教員工誠心誠意,業主最多獲利。報價透明,期待更多商機。
隨著疫情趨緩,業主也逐漸放心。台灣的房地產會好,是靠健康的人民 + 富裕的心。總市場的數字一直都夠,特別是這兩個月急速回流。
以前常聽到新聞報導說:
「台商熱錢回流!」
「返台投資。」
教員工誠心誠意,業主最多獲利。報價透明,期待更多商機。
隨著疫情趨緩,業主也逐漸放心。台灣的房地產會好,是靠健康的人民 + 富裕的心。總市場的數字一直都夠,特別是這兩個月急速回流。
以前常聽到新聞報導說:
「台商熱錢回流!」
「返台投資。」
撫遠街外大排長龍,一車又一車的「裝修廢棄物」,在路上排隊。Line群組裡工班無奈回復,客人不解為何現場施工暫停。
這是一周以前就開始發生的事情,最近半年來,就多次遇上調漲。
三天前有一位業界的師傅接受電視新聞採訪,昨天我們在裝修社團也看到直播。
「市長展現決心,必須處裡廢棄物管理問題。」
___《某新聞台記者報導》
「政府都沒有同理心,也沒有配套措施,說封就封,那我們東西要往哪裡倒。」
「設計師嗎?不好意思,甚麼時候才會完工。」
___《某業主退休教授》
工程到了木作天花,整個工段都來到下半場。好像粗胚即將成形,風格、型態、空間感,慢慢被塑造出來。
「我很喜歡多用一些間接照明,幫忙一下,看怎麼搭配。不過還是以設計師你們為主啦!」
___《還是跟剛剛同一個業主》
昨天下班時候,開過市民大道。三創廣場的燈箱,亮起粉紅色的zero。每天下午兩點鐘,台灣有10萬人上線觀看防疫中心記者會。上一次這種團結,好像是五燈獎快要五度五關的晚上。便利商店有條不紊的秩序,隊伍裡每個人從容不迫的神情。台灣人的精神突然不言可喻,不必說明、不必憲法,因為都寫在靈魂裡。
那些選舉的撕裂,好像是上個世代的事情。還有20多天,新總統即將就職520。
親戚家人、朋友知己,支持意向,有藍有綠。
難得有這樣120天,我們只關注「珍惜」。
內政部統計過這個數據,台北市屋齡30年以上建物,一共8.7萬棟。占台北市整體建物35%以上。如果仔細再去分區觀察,以大安區、中山區、松山區、中正區、萬華區,這五區的老屋比例,超過46%。 老人家與老屋。
住了一輩子的公寓,小迪揹著老奶奶下樓梯。沒有電梯,沒有升降椅。沒有安全,只有人力貼身扶助。都市更新的僵局,還在城市裡蔓延一個疫情。政府並不常公告這些確診,但是病例數成長持續。
小迪的父親70多歲了,在疫情裡做這個決定。蕭條裡找商機,數十萬個人的無薪假期,也許疫情終了就是最大契機。
這些過了30年的老房子,自住覺得為難,租人談何簡單。雖有建築法令可循,但卻沒有窗口可尋。
「跟您請教一下,關於隔間套房的法規限制有哪些?」
「教練,為什麼其他人都買的到,而我最後要結業了,還沒買到房子。」
___《某位去年度很認真的學員》
他也看了有數十間房子,他也每周勤做作業。他把斡旋寄放在仲介那邊,乾脆不取回,他犧牲所有休假時間。
我們一起陪他,在line裡面,跟他一起度過整個「見面談」的時間。
「差50萬、差70萬。」
柯先生,謝謝您的美言,富品有你真好。
柯先生跟我們都是室內設計同業,同業委託,特別甘心。
近期數起火災,原因待查。施作工程危險性高,除了使用防火材料,也要遵守施工規範。一切齊備了,還是要誠心祝禱。以前有前輩跟我們說,開工拜拜是跟當地的靈好好相處。事在人為,我們本來就要認真做好工程。但是其他的人心不可控,周遭的環境很難說。天象不可預測,氣場難以駕馭。
懂得越多事,只發現越常跟客人說:「其實那個部分,我們也不是很懂。」見聞越多,只是越謙卑。
誰也不知道有個疫情會在今年爆發,影響數億人口的移動。誰也沒想到airbnb的營收,從原先是月租的3倍,萎縮到0。高油價一直都不是經濟成長的阻力,我們並沒有因為油價下降而富裕。原來物價通膨不會是最大問題,而是我們競逐追求已經失去緩下來的休息。
現在停滯了,蕭條了,危機才正在一個一個爆發。做包租公的總是很沉默、很安靜。
房子每個人都會看,但不是每個人都看得懂。如果買來還要
圖片裡是威哥的助理,爬上屋頂水塔,只為了看一眼頂加鐵
許多人覺得,頂樓加蓋是個商機?
也有房客覺得,頂加是危機?
對報酬率不夠的時候,卻是就是轉機?
「無論在你眼裡的機會,長成甚麼樣子。都應該了解,你想
從透光的陽台發現外推的痕跡,我們將瓷磚剃除,勇敢打毛見底。老公寓是層層疊疊的裝修歷史,從初次興建竣工,到合法隔套施工。敷上一層灰泥,再敷上一層磚。粉光層的後面,還有rc毛胚層。每個師傅的手,都曾經在上面來回努力。至於夠不夠用心,總是看在下一個師傅的眼裡。
老屋翻修一直以來都是苦差事,因為目標總在美輪美奐,但是起點卻是殘舊破陋。碎塊覆蓋,或是視而不見的工法,往往業主都不清楚。裝修期間,也鮮少有廠商逐日回報。
《我們公司施行每周回報3次工地 照片 + 文字,已經進入第5年了。》
同一件事:
第一次做,叫創新。
本週六日,完成了兩次線上分享會。感謝兩場共80多人參
在照片左前方的是總教練威哥,畫面右邊是分享會來賓正在
包租公總是非常正面,穩定賺錢。因為我們感激社會上的各
每年超過500人能夠聽到我們的分享會,希望今年,疫情
資產能夠順利投桃報李,投資可以傳承的精彩獲利。
這是我們在工地放樣的現場,破壞之後即是建設!
許多鄰居以為,管線會埋入樓板,以後漏水,非常麻煩。反倒不是,而是讓管線走在樓板上,用墊高包覆管線,多做一層防水保護。
許多業主以為,全部拆了,才好做設計。反倒不是,而是精密拆除,保留多數。節省拆除費、降低噪音影響、新牆極小化。
許多房客以為,家具是新的、設備是新的、地板是新的、油漆是新的,可是看不到的地方,都是破敗陳舊。反倒不是,而是管線重新布局,電源重新申請。多迴路設置,無熔絲開關斷點設計。降低電線短路風險,精算電荷乘載量。
我們總是在案場,我是前往案場的路上。公寓的鄰居住得很近,太吵的、太髒的、造成不便的工程,優先跟鄰居說明。
投資合法隔間套房,只有兩個關鍵技術,掌握一項,也是摔跤。能掌握兩項,勝率可以達到90%。跟很多股票投資完全不同,許多投資都是在跟市場拚籌碼,跟其他玩家比心態。說穿了是一場包裝精美的博弈,卻有人當作翻身契機。
「我前年多賺了30%!」
「我想要一本進去,翻一倍出來。」
股市的正常獲利率就在5~10%。大贏一把的,往往不是你,是教你的人。大敗一場的,你希望是別人,但是你期待有人安慰眼神。
合法隔間套房投資,只需要掌握兩個動作:
2020年4月7日,距離完工,倒數3周了。業主的滿心期待,卻等來新冠肺炎。 「工程正在收尾了嗎?甚麼時候可以現場參觀?」 從語氣裡聽見業主的期待,其實這幾個月來也感覺到業主的擔心。
三個月前,屆臨年底。工程滿檔,開工只好小延。想說要是做好完工了,碰上過年,也不好租。現在距離完工,僅剩一個月。遇上百年大疫情,全球局勢丕變。很多國家的失業數字,比世界大戰時候還高。
與其在暴漲暴跌裡尋求奇蹟,不如房地產穩健可期。
房地產師徒班,歷經一班、二班、三班之後,陸續已經滿班到四、五、六。學員對師徒班的需求,也開始由隔套,轉向價差。 「老師你們的報酬率計算好細緻,其實直接賣掉都會賺錢。」
「老師你們看屋課程未免也太專業了,照這樣看下去,甚麼原況都會現形。」 沒錯!
那些原本要賣給鬼的房子,也不可能讓人去買。
過年席間,火鍋當前。老同學見面,分外親切。她說她老媽,買了一檔基金,連連加碼10年了。表現亮眼好像明星,10年來漲了80%,好強勁、好厲害。看那條成長線,堅挺。看她老媽獲利得眉開眼笑,我也跟著沾些喜氣。
過去兩周,美股跳進清水斷崖。每天的跌幅,都好像在探尋海溝深度。想到我這同學的老媽,分外覺得疼惜。
昨日來電,我們一同約在咖啡店。永康小街、小公園。微斜風、細雨天。不見遊客,稀稀落落說不上春天的陰鬱。聽不到此起彼落日韓語調的笑聲,聽不見導遊吆喝、市集熙攘。
此時台北蕭瑟得好像大病一場,有時候覺得人還沒有瘟疫,這些行業都已經確診隔離。
隔離在繁榮之外的,還有我們話題。原來她老媽子那支強勁的基金,昨日宣告跌停。吐完過往10年所有獲利,倒賠百餘萬已是生還奇蹟。
鎖國的消費環境是內需,內需的消費環境是民生,民生的消費環繞食衣住行,不能不吃、不能不穿、不能不住、不能不出門。被隔離的時候,住的好不好,決定生活好不好。
「您還在製作,只能租給移工的宿舍型隔間套房嗎?」
「你還在期待滿租是一種常態嗎?」
「您還會覺得,有永垂不朽的行業嗎?」
疫情蔓延到全球時候,有時候一天翻盤,有時候孤島鎖國。
作股票的人,房地產玩得少。我們總是熱愛收租,不愛股票。從沒擔心過,股票會不會影響房地產。十年來聽朋友很多飛騰的故事,一年10%、一年20%、一年30%。
關於股票,被銀行理專邀請了n次,只開了戶,也沒放錢。後來終於放錢,也沒買貨。
還是習慣看得到房客、看得到租約。有點辛苦每個月,打掃走道,抄抄電表。房客會違約,也會續約。房客會加薪、也有被資遣。歷經一些吵架分手,一些懷孕結婚。收租這件事嘛!市井小民的生活。
我們投資這些租金報酬,始終不在風尖浪頭。跟成功定義抱持距離,跟自由卻可以逐漸拉近。
大蕭條要來了,租金最終還是會受影響的。包租公的從容,不是秀手錶、換車、買遊艇。而是人飢己飢、人溺己溺。幫助別人,可以解決自己的問題。
停工的後面,是停營收,停獲利。
Nba不打了,美國迎接消失的門票151億。
連總理夫人都染疫,所有人傻在驚訝裡。
少了流通、少了貨運。少了原油需求、少了貨物流通。
原來蕭條的起點,是所有人一起不可置信。曾經覺得巴菲特是投資之神,卻看他昨天驚訝眼神。
如果你問我,投資公寓改隔間套房。要買在板橋,還是要買在北市,那答案昭然若揭。
「拿演員來比喻,我們可以這麼說。與其做不賺錢的電影咖,不如演鄉土劇。」
__《總教練威哥》
過去20年,許多人用三段式,來論證房地產投資的價值:
1. 地點、地點、地點
「我都買不到房,老師快點救救我!」
「七折!怎麼可能啊!房仲都笑我笑到骨折。」
一個每一次都及格的人
和
有能力考98分的人
富品創毅工程公司室內設計師李威則建議:
「民眾若真要買超過40年高齡老房,在看房時,應避開會干擾房屋整體耐重結構的違建房,例如樓中樓夾層、陽台外推、頂樓加蓋等,違建會增加載重恐會影響結構。」
想買老屋撿便宜 結構安全專家教你看
____《591新聞台》
新聞出處
許多人在我們的分享會,被一大堆法規嚇到目瞪口呆。其他老師總說隔間套房是財富自由,怎麼這邊一聽好像財富黑洞。
財商課程實在不能一直跟你說奢侈品有多好,而是要說買對商品有多重要。也許你找到夥伴,但是你們是因為慾望而相交,又因為分贓不均而切割。
想想你在投資,尋找財務自由的路上。總是有很多障礙,原因是甚麼?
1.恐懼
參加課程,也是一種我們的總和。
時而進展,時而退縮。學員總在半夜丟出複雜的習題,紙簍裡囤積許多錯誤的價格,嘗試睡去。從來沒人可以完美闡述,得到總和。
有時候談直下層同意書,遇上鄰居的蠻橫。有時候丟出斡旋,遇上油條的房仲經紀。有時候好想一了百了,放棄是一種灑脫,只詮釋了藉口。面對是一種摧殘,還沒癒合的傷口。
:「我看了20間房、30間房,下了10多次斡旋。為何?為何還沒有買到?」
「不管做什麼事情,Kobe總是用盡全力」
---------------Michael Jordan說,這是布萊恩留給世人的禮物。
》有一些明顯的符號:
湖人隊有個不傳球的主將,
有個獨得80分的主將,
法國cac指數昨日,下跌237點,跌幅3.94%。
道瓊指數昨日,下跌1031點,跌幅3.56%。
S&p500指數昨日,下跌111點,跌幅3.35%。
現在是9點30分,
日經225下跌超過700,跌幅3.01%。
廣州街、西園路的發展,都跟龍山寺有關。寺廟能夠作為信仰中心,大多都是因為商賈聚集。昆明街一帶,清朝時期進口杉木,在此剝去樹皮,所以叫做「剝皮寮」。康定路一區,早期發展為煤炭集散,所以俗稱「土炭市」。
曾經這是一個掌握能源通運的小鎮,曾經有一種燈紅酒綠的浪漫風尚。以前在河畔的都是市集、商港。現在成了高聳的堤防、公園、清潔隊停車場。
現場諮詢,她掛著點滴。接過她手上的直下層同意書,我有點不忍心直視那些針孔痕跡。數個月前,這棟蘆洲的老房子,想改建成套房。屋主50多歲,長期與病魔對抗。
大兒子今年要升大學,可是能相伴的時光很少了。
:「1.一定要能夠合法,2.以後代租管理一定要做好。」
總是約在他家附近的露易莎談案,總是看著她的背影離開。
:「以後陪著我兒子的,是這個房子,不是我,你們一定要把這個案子做好。」
疫情蔓延,經濟危機襲來海嘯。關掉燈,光線感受才知道。對投資來說,採光是公式計算而已。可是對方來說,沒採光是一種人道危機。
上週受三立訪問,才第一次讓我們每一案都使用的專利落水頭曝光。以前只是為了防臭,當初發明設計做得徹底,現在也能防疫。
李威:「合法是未雨綢繆,投資理財先機。也許二房東,包租、共租也能達到超高效益。可是安全與衛生是底線,合法與鄰居權益才是雙贏。」
疫情蔓延只是開始,迎接百業興榮位移,你準備好了嗎?中國的衛生習慣正在改變,台灣的產業結構也正在轉型。住宅收租是投資民生必需品,永遠都是你最後一個水庫。
填寫問卷,獲得免費評估:
房地產的投資,經常是金額比較大的。少則幾百萬很正常,多則在台北都是千萬起跳。即便是跟銀行貸款,頭款也得拿個不少。姑且不論那些超額的亂象,或是假數字、假合約。以正統投資邏輯,這百萬投資,就篩選掉很多對手。
於是集資、募資、共股的路線,時有所聞。合作過程,糾紛也不少。有合約,卻沒有共識。錢放一起,心卻不在。那些明文的百紙黑字,最後都成了框架、規格。那些你與他的界線,責任與義務,放棄、逃避的原因。
合夥投資為什麼難?就難在每個人的…
知識力:理性認知不同。
意志力:壓力承受度也不同。
當我第一次發現報社的舊新聞時,心中有一種熱情。因為從很多照片,我就可以看出當年這個公寓、大樓的榮景。又一次我發現謄本的時候,google街景的時候。也會引發房地產的熱情,因為我可以不出門,一條一條街道去逛。
昨天發現這個,先感謝「新聯陽」分享,再感謝「data man的資料視覺化筆記」,再感謝「林佳賢」的製作。
台北屋齡地圖:
https://imdataman.github.io/taipei-house-age-map-v2/
做隔間套房,屋齡10年以下的大概不用考慮了。新成屋、新社區,剪力牆、承重牆,建築結構複雜,不適合做隔套。
:「李威教練,我跟你說。當別人開著跑車的時候,我留著懊悔。當別人享受的時候,我忌妒感受。人生何必強求,好像所有慾望帶來痛苦難以承受。慾望是別人的動力因,對我來說是貧富差距。」
許多學員在面試過程裡,都會感覺到深深地沮喪正在把他自己擊潰。因為有很多慾望,就有很多得不到,有很多「別人有」但是「我沒有」。
希望別人無法擁有,是「忌妒」。
希望自己也能擁有,是「羨慕」。
情緒真實,你自己才知道得羨慕、忌妒。
除了直下層同意書以外,想做隔間套房,還有甚麼法規是我該知道的?
門檻不只一個,合法只有一個。
幫家裡裝修,加個系統櫃。甚麼都能收納,家裡就是整潔。那…,加個系統櫃,要不要申請許可?
換個天花板,加個間接照明好有fu。淡淡的柔光灑下來,質感倍增提升。那…,裝天花板,要不要申請許可?
敲隔間牆,改變格局。原先三房兩廳,變成4間套房。個別出租,租金大幅提升。那…,改套房要不要申請許可?
經過一個小時說明,王大哥手上的飯也扒完了。在小紙條上寫著一個人名,還有身分證字號。從廚房喊來老婆,王大嫂坐在茶几旁:「這甚麼,甚麼事?」 隔間套房要製作合法,政府在一年前明令所有申請案件,都需要付上「直下層同意書」。這個要求讓很多投資人,退避三舍。因為很多人投資的標準是趨吉避凶,鄰居問題能避則避。現在多了這個同意書,非得要大家面對不可。
王大哥:「樓上要隔套房,希望我們簽同意書給他。」
王大嫂:「啊你簽就好了啦!我又不懂。」
王大哥:「不是啦!這房子登記在你名下,這個要所有權人簽名,簽啦!」
補班日最適合交接,開案總是加速度的節奏。
農曆年後,和氣開工。肺炎疫情升溫,路上充滿觀望氣氛。有些行業走強,有些行業大受影響。很多人還是在上班,很多人還是需要住套房。過完年後許多人轉職這波,難有著落。市場不穩定情緒瀰漫,大家走走停停在看看。一開工到現在兩周來,最多收到房客說要續約。期滿退租的也有,房客說是上班地點調換,而不是換工作。
謝小姐:「那個可以幫我快點開工嗎?我看有些行業其實會很強耶!這邊居住需求好像越來越高。」 疫情帶給台灣的,比較沒有不景氣。而是因為全球供應鏈被打斷,帶來產業板塊挪移。
做生意總是會有,上班工作領薪水也是必須。做套房的風向跟在這些後面,投資最需要這種穩定保險。
填問卷,參加免費面談,了解自己是否適合課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