幾個月前偶然的機會,參加朋友的包租公課程,並且代表公司上台講演。
:「甚麼是資產?甚麼是負債?」
:「所以小孩是資產還是負債?」

好久了,沒有人這麼純粹的再問過這個問題。數年前在「富爸爸系列叢書」裡看過一次,十數年前在「經濟學課程」裡面讀到一次。

其實資產與負債,在會計上只是放左邊放右邊。而投資是看數字的,資產與負債只是時間軸上面,一個是「現有的東西」,一個是「提前取得的東西」。

**所以小孩是資產還是負債?

生下來的第一天,是上天的禮物。生下來的第一個月,是愛的結晶,生命的延續。過了一年,算算花了不少錢。又過五年,這孩子不但跟你拿錢,還跟你說「不要!」。再過十年,他已然是個高中生了,卻是別人的女友,跟另個男生約會去了。或是別人的男友,存下零用錢只為了討女友歡心。在這個孩子有生產力之前,大概都是負債。
孩子結婚的一刻,做爸爸的好像大夢初醒。在紅毯的另一端,另個人期盼的殷殷切切。這孩子又跟爸爸拿了大把銀子,放進她和另個男人的人生裡。這其中要是沒有「愛」,在現實上可從來沒有划算。
想想自己的人生也是一個瞬間,七十多年。

**「出來混,總是要還的。」
講到「提前取得」這四個字就很有感覺,小時候很喜歡「無間道」系列電影。從曾志偉嘴邊,感透地說:「出來混,總是要還的。」

在投資的路上,看見許多人,不乏把寬限期當大賺期。結果本利還,變成斷頭拋售的時間點。結果租金,好只是一個幻覺的遊戲。其實整個方法沒有錯,往往錯的是態度。我們都應該實事求是地把本利還,當作現金流的成本水位,那操作一個槓桿,只是一個包含負債的資產而已。而創造租金,就是把想把正向現金流做高。定型以後,租金越高,我們就能越賺。本利還越低,我們就能越賺。
想要把租金更高?你可以房間更大、裝修更美,但是過不了市場的天。有可能更高,但是不可能無限高。因位房客負擔有限,同型態商品價格也會競爭。
那本利還有可能越低?買的越低才有可能本利還越低。降低月付金,把房貸從20年延長至30年,或是延長至周轉型房貸。但是始終不敵,買得夠低。

聽到這裡,你會發現,資產與負債分別是名詞。但是他的意義,是動態的。並且會在時間脈絡裡面,才能夠理解他的意義。許多人只知道他要工作,因為他要花錢。每個月在存摺上計算:「我這個月總共atm提領了5萬,而我的薪水卻只有4萬3。」

**勞動者的人生:生活就是一種負債,只有勞動本身才是資產。

並且,這個社會殘酷到,定義了勞動者的價格,還可以按月支付。匯進勞動者的存摺裡,叫做「薪水」。勞動者把自己的肉身出租,換回溫飽。勞動者很關心自己的成就感,因為少了成就感,薪水又不多,現實的殘酷會有點刺。像是安裝了千萬根刺的石牆,成就感越少的時候,現實就會更靠近一點。有些刺會插進肉裡,覺得痛,但是為了活下去而捨不得離開。
下班後或假日周間,勞動者可以獲得自在生活。週六的快樂,其實是因為周一還有錢能賺。然而很多人的腦袋長反了,活在幻覺裡。嫌棄週末的快樂很短暫,周一還有幾個小時就要來了。

**翻轉人生?平衡人生?

能夠把文章看到這裡的,是因為對人生太多懷疑。不明白當初學了攝影為了興趣,當上攝影記者用的卻是體力。學設計是為了美感,在工地卻只有粉塵敏感。學烹飪是為了美食,站在廚房那種熱才是現實。你的嗜好、興趣,全變成了勞動者被奴役的原因。因為還有些「成就感」,你會忘記出租勞力的「現實感」。
要翻轉人生,太難了。因為階級是比較的,你要翻去哪裡?從地下1樓翻上地面,才見到社會階級之高,原來還有大概,88層樓吧!

其實你想要的是一種平衡,希望:
**「生活是一種資產,勞動是為了興趣。」

這是一幕你真心想要的劇本:
你的生活,本身有價值。而這個價值,在社會有對應的價格。每個月有錢,流進你的口袋。

對!是不是少了甚麼。

我重塑一下這個句子:
你的生活有房子出租,房子本身有價值。而房子的價值,在社會上有對應的租金價格。每個月有租金,流進你的口袋。

備註:
資產:現在有的。
負債:提前取得,以後要還的。

車子是資產還是負債?
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?

界定一下,不容易。

能夠幫你送貨賺錢的車子,是資產。
能夠幫你出租賺錢的房子,是資產。
你用貸款買了車子,之後慢慢還,汽車貸款本身是負債。
用貸款買了房子,之後慢慢還,房屋貸款本身是負債。

資產:有經濟價值的事物,而且有生財機會。
負債:提前取的有經濟價值的事物,並且分期償還。

因此、所以說、其實就是…

資產:這個東西,讓錢自動流進「自己」的口袋。
負債:這個東西,讓錢自動流進「別人」的口袋。
----羅伯特。清崎


 

arrow
arrow

    富品創毅合法套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